近期,《河南日报》刊发《千亿航母的进阶之路——濮阳工业园区奋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纪实》,其中就报道了天能集团(濮阳)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进展情况,图为工人在“5号车间”新生产线上检测设备,保障各项生产稳健运行的场景。今年刚成立的“5号车间”由充电、塑业、隔板三大部门组成,新车间新故事也是天能实现新腾飞的缩影,一起来看看吧!
1天完成试产——隔板车间从无到有的“天能速度”
“3、2、1,茄子……”9月11日13时35分,厂房高耸,设备簇新的隔板车间里,响起了一片热闹的礼炮声,伴随着第一卷隔板纸下线,工友们纷纷击掌庆贺和拥抱,在欢乐的氛围中互相分享着新品“诞生”的喜悦心情,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珍贵照片。
AGM隔板项目投产现场
质检员沉着冷静地从产线上接过产品,对外观、定量、厚度、拉伸强度、加压吸酸量和耐酸煮强度等进行了全面检测,经检验产品完全符合质量要求,车间内再次响起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,每一位参加投产的工友斗志昂扬,新一轮生产的磅礴力量正蓄势待发。
隔板车间一路走来,离不开团队近5个月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付出。5个月前,赵浩、丁平等技术骨干迅速组织成立外派小组,去学习生产技术工艺、设备维修保养、质量检测和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知识和应用技术。在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,他们白天现场操作,晚上总结、交流和整理学习笔记,不遗漏任何一个技术细节。
为了车间快速扩充产能,他们学满归来后,还没来得及休息,就一头扎进试产准备工作中,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学到的技能分享给车间的工友们,这份敬业的信念为尽快投产打下了良好基础。 由于在设备安装之前,车间就提前做了员工培训、工艺编制、环境优化等准备,当接到试产任务时,他们从容不迫地按计划节点推进各项安排部署。
当厂家前来调试试产的时候,仅用了一天,车间就顺利完成了调试工作,厂家竖起大拇指感叹,“你们真不简单,准备工作做得真到位!”
塑业产前“冲刺”——我们不怕苦,不怕累
“筹备初期条件有限、时间短、人手少,不允许出一点差错,但我们不怕苦,不怕累。”5月10日,第一条注塑生产线投产,生产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模样,塑业制造部班长张勋回想起投产前的“冲刺阶段”,感触良多。
张勋(左)与员工交流工作经验
塑业车间的生产经营,离不开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4M1E各环节的改善。产线投产前,最令张勋印象深刻的是调试中央供料新设备,但新设备从未有人接触过,每个人都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每一项调机工作都是任务急、时间短,涉及许多专业领域,而留给张勋的思考时间只有几分钟或者更短,需要快速做出判断。“技术是干出来的,只要我们动手去干,没有我们搞不定的设备。”张勋一语道破天机。
随后,张勋立马就带着几个技术骨干成立技术攻关小组,展开现场勘查、数据分析,快速定位问题原因,大伙将解决措施汇总成技术方案应用于生产,通过改良设备、改良模具、研究新技术,实现了改进干燥桶吸料不足、更换吸料料桶、更改吸料方式、管道阻塞等问题。
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所有安装、调试人员到位,新设备调试验收竣工,所有设备联机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,品质也更稳定,为车间顺利投产提供有力保障。
充电四兄弟——30天,让每个“小我”成为“我们”
说起充电车间的故事,不得不提同年同月同日入职的“充电四兄弟”。2020年5月3日,对于刘瑞杰、李率全、谢贺东、王建泽来说是有着特别的意义,这不仅是充电B区投产的当天,还是他们首次上岗充电A区第一天。
刘瑞杰、李率全、谢贺东、王建泽(从左至右)
师傅李传辉是他们的“引路人”,他有一项紧急的新任务,那就是做好“传帮带”工作,为即将投产的充电A区培养优秀后备人才。为了让徒弟们尽快熟悉生产工艺流程,他经常开展“知识竞赛”的活动,让他们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理论知识,提高业务技能水平。李传辉说,“‘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’,车间周例会就是我们生产组织人员的战前粮草,通过培训引导新员工集思广益、建言献策,解决在生产经营、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实际问题。”
在师傅李传辉的细心教导下,“充电四兄弟”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成长很快,团队凝聚力也增强了,不仅完成了A区的生产任务,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;6月1日,充电A区也迎来了投产的可喜局面,迅速发展成人才荟萃、各项条件基本醇熟的车间;另外,徒弟李率全由于多次在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,晋升为一名网格长,并且他不忘师傅的嘱托,也在积极践行“传帮带”精神,他常说,“网格就像‘小家’,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那么我们的小网格,也能有大作为。”
积“跬步之力”,聚“小流之源”。天能集团(濮阳)循环经济产业园“5号车间”各部脚踩困难、并肩同行、紧密协作,打造出高效运转的“强磁场”,为天能转型升级培育了“新细胞”,为天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“新力量”。